校级重点学科-病理生理学
发布时间:2017-10-21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与代谢的变化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同时,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在研究方法、手段及内容上涉及多门医学科目的新兴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多数均涉足医学科学之前沿,它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学实践,在医学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病理生理学在1998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02年
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现就其建设和特色总结如下:
一、师资队伍建设
综合素质
一是学历层次有了明显提高,现有10名教师中,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5人,二者共计占教师总数的80%;二是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10名教师中,6人晋升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人取得了博士、硕士生导师资格,并且正在指导着博、硕士研究生。
学术水平10名教师全部参加科研和教学活动,4人主持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获得高等级的省级科技进步奖,2名教师当选为国家级学会的理事,一名教师当选为国家级学会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
梯队结构
2002年留校一名本科生,2003年留校硕士生一名,2004年留校博士、硕士各一名。补充了青年教师,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梯队结构。
二、教学、科研情况
2.1 教学情况
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承担临床医学、口腔、公共卫生、成教、护理、影像、麻醉、检验、医院护校等专业的病理生理学教学。随着学校招生量的增加及教师人数的减少,教学任务成倍增加。全体教师不辞劳苦,按要求完成了承担的教学任务。
授课水平不断提高
理论课主要由高职教师担任,高职教师授课率达90%以上。教研室定期组织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教学检查等教学法活动,提倡启发性式教学,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多数教师的讲课效果得到同学的好评,一名青年教师获得青年教师优秀授课三等奖。
教学改革有所进展
(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其一为针对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这一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介绍病例,使课堂理论密切联系临床,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便于同学理解和掌握病理生理学的知识,效果较好。其二为根据病理生理学进展较快而又密切联系临床这一特色,结合讲课内容,及时在课堂上传授某一方面的进展,如多器官功能衰竭,ARD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等,使学生及时学到较新的知识。这样即能按照教学大刚的要求掌握基本知识,又能把知识学活,使同学体会到医学知识的发展与更新。其三为提倡双语教学,不但有利于同学专业外语水平的提高,通过教学也提高了教师的外语水平。(2)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鼓励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在实验课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为此增加一次实验,内容为基本技能训练,这样的训练对规范操作,提高同学的动手能力效果较好。在某一实验内容上,尽量多联系多个病理过程的知识,有助于同学将病理生理学知识融会贯通。另外,改革了动脉插管的方法,提高了实验手术速度和成功率。
教学设施有所改善
积极争取学校支持,对教学实验室进行了扩充,补充了微机描记系统,提高了实验课授课质量。
2.2
科研情况
研究方向 本学科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逐步创立了肺脏病理生理学、神经病理生理学和消化系统病理生理学三个科学研究方向,经过二十多年的工作,已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方向,学科带头人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肺脏病理生理学方向学术带头人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呼吸与缺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休克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生理科学会理事长、《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和《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委、《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专家,神经病理生理学方向学术带头人为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河北省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承担科研课题
曾连续5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近三年共承担科研课题13
项,获得科研经费总计49.6万元。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自然基金课题3项;省科技攻关课题2项,省教委课题1项;省卫生厅课题1项;省科委资助课题3项;博士基金课题1项。
发表论文 近三年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21) 篇,其中国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4
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4篇,其他刊物19篇,全国学术会议发表34篇。被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 8 篇。
参编著作
三年共参编著作9部,其中教材3部,分别为教育部规划教材1部,北京大学医学部协编教材1部,国家成人教育规划教材1部;大型专业参考书1部;实验技术指导2部;专著3部。